《尼尔机械纪元》剧情结局解析 游戏开发背景与剧情分析
人性的,太人性的 如今才接触到横尾太郎作品的人,肯定会为游戏界对此人的容忍和尊重程度感到惊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恨过横尾的人早已对他不闻不问了,而坚持下来的多少都是能感受到甚至迷恋上他特色的人。对这些人而言,那些“看似不足之处”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仅仅是他的一贯特点而已。 横尾的作品一直在刻意凸显某种矛盾性:一方面,这些游戏总在坚持最基础的“游戏性”(玩家所体验的往往是“打怪升级角色”“收集素材升级武器”这些再基本不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它们又在伺机颠覆这一切,以各种方式否定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精力甚至是情感。 在联网状态下,玩家可回收或修复其他玩家死亡时留下的“义体”,选择回收会随机获取临时性的增益效果,选择修理可获得临时的帮手(虽然两者都不是很实用……),为其他玩家献上默祷则可以为留下义体的玩家回满生命值,这种“得知世上还有人在为我祈祷”的感觉还不错 如果能通过牺牲玩家的游戏体验而达到他的目的,横尾绝不会有丝毫犹豫——无论是角色移动的流畅程度,还是组合技的招式性能,只要有必要,他都会坚持自己的思路,做出完全不利于游戏本身的改动。 在《机械纪元》的开发过程中,白金工作室的成员在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地抱怨过这位总监提出的“无理要求”,其中最匪夷所思的莫过于游戏中大型剑与拳套的组合技——在横尾介入之前,这一组合技原本是由2B将拳套抛向空中,再挥舞大剑以一记精准的本垒打击飞拳套,贯穿飞行路线上的敌人……但横尾太郎强烈要求把这个做成有一定几率打偏的动作,其结果就是在游戏的正式版中,这个组合技成为了无视玩家按键时机,完全随机打偏的近似废招。 与前作相同,本作中也不乏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支线任务,例如在游戏创作者机器人系列任务中,玩家所要做的不仅是跑腿,还要替这位创作者在游戏中捉虫——像真正的debug一样,玩家的目的不是通过关卡,而是利用各种奇怪的思路在游戏中找到bug 为什么要这么做?横尾的游戏中总是充满了这种令人疑惑的问题:白金工作室明明已经按照横尾的设定把主角打造成了钢筋铁骨的超级士兵,横尾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在穿过灌木丛、迈过障碍物时绊个踉跄?明明已经有了一套品质上佳的战斗系统,为什么还要去强调另一套双摇杆射击游戏的存在意义?也许有朝一日我们能听到他亲口讲述这些——就像他回顾起《龙背上的骑兵》最终战一样。但在那之前,我们只能根据他在游戏中传递的信息,猜测他隐藏在古怪的创作思路中的意义。 剧透指数五星:下文将是“游戏不用玩”级别的剧透,涉及到游戏的最终结局,并且会严重影响到游戏体验,如果你对这款游戏感兴趣,但还没有亲自完成这一结局,我强烈建议不要提前阅读这段内容。 与前作相同,《尼尔:机械纪元》讲述的仍然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即便是在一片人类早已灭亡的土地上,仍然回荡着由残存的智慧生命谱写出的人类哀歌,同时亦是人性颂歌。在本作中,横尾放弃了对“杀戮的意义”的探索,转而假设“当无人为杀戮——乃至为存在本身赋予意义之时,意义要从何处找寻”。 游戏中对立的双方——代表人类的人造人(Androids)部队,与代表外星侵略者的机械生命体(Living Machines)都早已失去了自己所代表的对象,分别为自欺欺人的骗局和自相矛盾的指令相互厮杀,在造物主缺席的世界上面临着相同的存在危机,而“成为人类”是双方共同的答案。 在机械生命体接管地球之后,文明的废墟仍然散发着诡异的魅力 在《龙背上的骑兵》系列中,横尾塑造过一个极端憎恶人类,想方设法要灭绝人类的神,而在《尼尔》这个不受神祇眷顾的世界中,人类却在灭绝之后登上了宛若神明的宝座,在智慧生命的希冀中为一切重新赋予价值。通过游戏主角的视角,玩家会见证到机械生命体通过模仿人类获得进化的过程——从过家家式地模仿人类的行为和语言,到追随人类的足迹,探索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重蹈人类历史的覆辙…… 通过异类的模仿行为审视自身,会让可笑的显得更可笑,可贵的显得更可贵,横尾在这方面着墨甚多,通过机械生命体的行为刻意夸大了人性中的好奇与憎恶、恐惧等情感,这些异类被特定情感支配的表现,同样也是人类的可能性之一。 在意识到机械生命体也拥有家庭、王国,爱与恨,欢笑与哭泣之后,你还会继续坚持你死我活的斗争吗?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