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境封锁2》的出走,到底是谁之过?
今年1月10日,育碧和Epic突然宣布,除育碧自家商店之外《汤姆·克兰西:全境封锁2》PC版本将在Epic游戏商店独家提供。育碧不仅退出Steam版本《全境封锁2》的发售,同时宣布将在未来为Epic游戏商店带来更多第三方平台半独家PC版游戏,换言之——育碧除了《孤岛惊魂:新曙光》以外的2019年的新作不会再登陆Steam了。 这个消息像是晴天霹雳,打了所有玩家措手不及。育碧为什么会在此时走向Epic,抛弃Steam?Steam做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Steam都做了些什么,并且把目光投向那些摩拳擦掌的挑战者,以及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先进入一个领域的领航者,往往会成为这一领域的龙头——哥伦布除外。
自02年Steam伴着《反恐精英》1.4 Beta一起问世以来,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作为由BT下载之父伯拉姆·科恩亲手创造的整合游戏贩售下载平台,十几年以来,Steam在Valve的成功运作下,几乎快要一统了PC游戏的江湖。 精确的智能算法、符合玩家主流价值观的社区,以及独特的扁平化内部管理,在获得了无数玩家和开发者青睐的同时也让Valve一举借着Steam这颗摇钱树成为了最保守估值数十亿美元,盈利能力和Apple、Google肩并肩的公司。而Valve的老板加布·纽威尔(G胖)则一跃进入了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那些曾经让Steam引以为傲的优势,如今却如同一把抵喉利刃一样直逼Steam的命门。 随着当下越来越多用户的涌入以及越来越多开发商的入驻,Steam的算法的表现十分差强人意——杂乱无章的主页推荐显得Steam似乎并不了解当下玩家们的需求,同时,Steam的另一大卖点——所谓的“玩家们的社区”,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允许购买游戏的玩家自由评论确实很人性化和自由,但不少游戏却因为自身以外的原因被玩家们刷了差评。 这样的情况看着实在是有些荒谬——比如,因为因为V社的《半条命3》鸽了一年又一年,同门游戏《DOTA 2》就被刷差评,这对开发者来说显然是蛮不讲理的。 扁平化管理一直以来让V社备受外界认可,但随着V社运营时间的增加,渐渐地也暴露出来了各种的问题。Steam PC软件自身存在的某些bug一直没有被修复,手机APP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Steam Alienware Alpha最后以惨剧收场。Steam的运营在扁平化、平等化的体系下失去了重心。 而G胖的儿子盖瑞·纽威尔说过的一件事情可以当作另一个有力的旁证:他去了一次Valve公司,试图向开发者询问一个关于Source引擎的问题,问到第一个人的时候,他被告知去找第二个人解决;找到第二个人的时候又被踢到第三个人那里……如此反复,最后绕了一圈回到第一个人这里。据说这种互相推诿的情况也出现在《半条命3》的开发过程中。 在这种近乎完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当年开发了《半条命》、《反恐精英》,《求生之路》等系列的传奇公司Valve,如今却变得像是一个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的巨婴。
就开发者而言,他们愿意提供30%的销售提成给V社的目的,是期待能够得到与分成相等价的良好服务。这包括社区的运营管理以及跨区定价。 然而就目前V社的员工数量和工作状态而言,处理每天数量繁多的开发者和玩家们所提出的问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有不少开发商对V社收取的高额分红提出了不满意见,但V社并未在这件事情上做出让步。 曾经差点一统PC江湖的Steam王朝,如今却因为故步自封变的有些千疮百孔。一个王权从诞生开始,就会不断受到各方的挑战。即便是Steam这样的寡头也逃不出这样的宿命。 Valve墨守成规,让未来的路变的更加坎坷。正如生物学里讲的那样,当一条严格遵循“复制—转录—翻译”原理工作的DNA链连续机械复制50次以上就会累积突变;一枚细胞如果只是简单地自我复制而不分化,最终只会癌变。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育碧旗下的《汤姆·克兰西:全境封锁2》转投Epic平台现在闹的沸沸扬扬,仿佛终于见到了直面Steam的挑战者。但实际上 Epic Games Store并不是第一家挑战Steam的平台。 早在2009年底,法国土豆种植户育碧就创建了Uplay平台,强制性地在运行《刺客信条2》的时候开启平台,并在创建后的几年里开放了在线游戏购买的功能。当时的玩家甚至可以在Uplay上买到EA的《镜之边缘》。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