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黑历史”在互联网上被玩家传播,陶德“国际大骗子”的形象也开始越来越深入人心。他甚至有了自己的专属音乐:来自Fleetwood Mac的Little Lies。每当 “Tell me lies, tell me sweet lies”的唱词在某个视频网站上出现,屏幕上多半就会浮现出陶德那张不断放大的灭世残脸,最后停留在他的双眼上,仿佛在进行无声的控诉。
不仅如此,伴随着陶德梗的疯狂传播,玩家也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
比如近两年,B社疯狂地向各平台移植《老滚5》,但《老滚6》连个动静都没有,于是,在今年的E3来临之前,玩家们故意将Todd Howard写错成Todd Coward。Coward有懦夫的意思,玩家以此讥讽陶德因为担心做砸这个IP,所以根本不敢提《老滚6》(当然在今年的E3之后,这个戏称又有了全新的意思)。
此外,由于B社整体的高姿态,导致陶德在面对玩家的时候,总是一副(或者说是故意塑造出一副)自己大权独揽,对《上古卷轴》和《辐射》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的状态,因此玩家索性册封陶德为Godd Howard,并将其与It just works 这如同天启般的短句配合使用,在互联网上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有关陶神的传说。
而且,或许是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类似于咱们国内对“爽粉吃你家大米了,米粉吃你家大爽”的乐此不疲,老外们在创建了Todd Coward与 Godd Howard后,也复读出了Hodd Toward, Rodd Toward, Cowd Howard……
最终,这股恶搞在2017年的夏天抵达高潮。
或许是因为陶德的那句“只要你们不买我们不就不会狂移植《老滚5》”的暴言,或许是因为17年的E3又没有《老滚6》的消息,或者可能就是单纯闲的:一群玩家开始修改陶德的维基百科,想把这两年与陶德有关的梗都加进去。
很自然,这种行为被维基百科所制止:陶德的词条被禁止编辑,一直锁到今年的4月25日。
但玩家可不会就此罢手:正玩得开心呢,怎么就给我封了?
于是,有人在Tumblr上建了一个和陶德页面解封时间相关的讨论串,玩家们在上面相互提醒:明年4月25,Todd Howard词条下面,咱不见不散啊。
而直到今年的4月24,反应实在有些过慢的维基百科才意识到了这个讨论串的存在,自然,到了4月25,陶德的页面变成了无限期禁止编辑。
这下子,玩家彻底不干了:我都憋了大半年了,你说不让我改我就不改了?
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陶德的英文词条被封了,但他的法文,德文,俄文词条还是可以修改的。并且,虽然我们不能改陶德了,但我们可以去改《上古卷轴》,改B社的词条啊。
然后,首届“陶德杯”维基百科词条修改大赛就此拉开帷幕:
B社的词条被改成了一家来自马里兰州地狱的,只有陶德一个人公司;《上古卷轴》则被分成了“前陶德时期,神陶德时期,霍华德风时期和陶德网络传说时期”;而在陶德本人的词条里,他的图片直接就被替换成了别的生物,然后被宣布原地去世……
直至维基百科不得不再次大规模介入,这场疯狂的大破坏才算落下帷幕。而当狂欢结束,大伙都开始趋于冷静,才有人后知后觉的发现:
2018年4月25日是陶德47岁的生日。
对于玩家们这两年的恶搞,陶德本人看上去倒是不在意。在一次采访中,没事儿找事儿的主持人递给他玩家们所制作的恶搞视频:
“有趣,你可以发给我,”陶德一边看一边笑着说道,“我要是哪天心情不好了,看看这个视频估计会开心起来。”
毕竟,在游戏圈里打拼了二十多年,自《老滚3》时代就开始面对媒体和玩家,而今的陶德·霍华德也应该早已适应了自己制作人与发言人的双重身份。
当年那个非贝赛不去的小书呆子已经在聚光灯的洗礼下成为了一家公司的代言,而曾经在论坛里与玩家的嬉笑怒骂,友好互动也变成了今天针对个人的口诛笔伐,玩梗狂欢。
《上古卷轴》和《辐射》成了享誉全球的游戏系列,贝塞斯达也成为了能在E3开独立发布会的公司,而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陶德也必须选择改变,无论他喜不喜欢自己现在的这个样子。
那,陶德的初心还在吗?
有一个小故事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辐射3》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玩家会扮演婴儿时期的龙旺德,而这个婴儿的所有音源,来自一名叫做杰克·霍华德(Jake Howard)的男孩,他的父亲,是陶德·霍华德。
或许如今的陶德已经忘记了当年在粉丝社区虚心听取玩家意见的一个个夜晚,也忘记了曾在E3上对玩家许下的一个个承诺,甚至忘记了当初那个刚刚加入贝赛,充满热情的自己。
但有一件事,他绝对忘不了:
他仍然热爱电子游戏。
而这,就够了。
上一篇:《杀手2》六大地图曝光肖恩宾乱入 熨斗、咸鱼、蛋糕也能杀人
下一篇:2018WePlay携手PlayStation和星游纪带来精品游戏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