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吾绘卷》销量突破60万 网友:国产游戏的童话典型
在《太吾绘卷》销量超过60万后,关于《太吾绘卷》的一些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产游戏的行业层面。这让它此时的闪光,就像一颗热烈而单薄的火流星。 在第N次倒在剑冢前的时候,小编关闭了《太吾绘卷》的窗口——实在是不想再看到“下一时节”的按钮了。 在这段“贤者时间”里,我的乐趣就变成了上NGA.太吾板块,钻研各路邪道打法,看看故事会文章。 所谓故事会,是指剑柄精们除了传剑,还能凭借着旺盛的角色扮演精神,把一个武侠游戏玩出了家庭伦理大戏的味道。 而所谓邪道打法,就是无视伦理纲常的诡异操作。 这个游戏的终极目的是打倒7个Boss。但和一般RPG不太一样,初始的角色并不是旅程的终点,你的力量会在死后通过剑柄传给下一世,俗称传剑。干掉所有Boss要花上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就像P社的CK2(十字军之王2),你扮演的角色只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为了最终的目的,大可不在意主角的喜怒甚至死活。 你可以主动让这一世主角入魔当坏人,再传剑给下一世刷装备。 我 刷 我 自 己 热衷于这类玩法的人有一个代称:剑柄精。 这不奇怪,《太吾绘卷》的制作人茄子本身就是P社游戏的爱好者。 但是他从未想过,这个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在半成品阶段开启EA(抢先体验)的作品,在Steam上取得了不亚于P社游戏的人气。 1、典型童话 在线峰值超七万,实时数据位列Steam全平台第六,并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纯单机游戏。这是《太吾绘卷》在发售的第十天做到的。 人一生又能在这个榜单上见到几次中文名呢 有人拿P社作品给这个在线数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 去掉限时免费过的CK2,历史模拟类游戏扛把子P社在Steam上最好的成绩是《群星》,同时在线峰值为68517,刚刚摸到7万的边缘。 而在半个月前,EA发售的前夜,茄子还在为游戏的前景心怀忧虑。 在距离解锁还有十分钟的时候,《太吾绘卷》官方群中发布了一个回馈计划,这时茄子理想中的最高目标,是在EA阶段卖两万份。 “无以为报” 差不多同时,斗鱼主播逆风笑刚刚结束了《太吾绘卷》的直播。 逆风笑通过自己的渠道提前拿到了游戏的Key,几乎天天雷打不动播两个小时。太吾的游戏内容以文字为主,有观众不爱看,逆风笑说,那你们可以不看这个游戏。 B站上第一个试玩视频就是逆风笑做的 发售前一晚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靠你们了。” 半个小时后,《太吾绘卷》的销量达到了4,000份。十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400,000。 童话故事诞生了。 国庆期间已经突破了50万销量,现在已经超过60万了 制作人茄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无数遍: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游戏会火。 作为今年最大的一匹黑马,纷至沓来的媒体几乎踏破了螺舟工作室的门。螺舟的商务小张告诉我,发售后的六天里,茄子大概接受了二十多家媒体的采访。 这个时期恰好是一个新游戏上线后最繁忙的时候。作为唯一的程序员,茄子一边答复媒体的同时还要一边debug,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 为了保护不堪受累的茄子,小张把采访限定在了一天最多两次的程度。即便是这样,媒体采访的排期也一路积到了十月中旬以后。 不少人私下偷偷敲茄子的QQ,逼得他只能开启自动回复。 国庆玩的人更多,就更不能休息了 几乎大部分的采访问题,茄子都能对答如流了。关注太吾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看了无数遍螺舟工作室的“传奇故事”。比如中文系的茄子为什么那么懂蛐蛐,他又是怎么一个人承担起全部代码工作的。 没人能想到,“蛐蛐”和“代码”会成为《太吾绘卷》发售初期的传播爆点。 2、典型戏剧 有人可能记得CDPR带着《巫师2》的光盘挨家挨户敲发行商门的事儿——人人都喜欢这种“今天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情节。 《太吾绘卷》的成功也充满了这种戏剧性的特质。 “代码”这个关键词,带有一种程序员神秘的呆萌感,人们熟悉这个词,但又不是很懂。 茄子确实只看了一个月Unity教程就上去写游戏了,但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他被描述成了写代码不加注释、不debug就能一遍过的编程天才 “谁也看不懂的代码” 这种非常戏剧性的情节也传播到了游戏圈外,大量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都在问: 这是什么游戏? 蛐蛐梗也和代码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段子很明显有夸大和歪曲的成分。稍微有点编程常识的人,都知道诸如“一遍过”这种事是不可能出现的。反编译出来的代码,本来也不可能里面有注释。 这可能只是粉丝为了传播的无意夸张,却激起了一小波小小的“反高潮”,让另一些玩家认为“代码梗”是制作组的恶意营销。不少慕名购买《太吾》的人也发现,游戏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新手教程的不充分,直接被卡在了开头修独轮车的环节。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论调:《太吾绘卷》是靠营销炒作出名,过誉了。 不过这种评价嘛…… 其实了解游戏宣发过程的人明白,一个完全没预算做前期宣传,只能可怜巴巴地在论坛发Key的制作组,是不太可能冷不丁在发售后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搞病毒营销的。 最主要的是,螺舟不仅没有人手来做营销,甚至差点连发行商都找不着。 3、非典型佳作 和波兰人一样,螺舟在发售前也一家一家找了很多发行商聊过。有发行方对他们表现出了兴趣,但所有人都对这游戏能火没抱什么期望。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