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李走了,但超级英雄游戏的黄金年代才刚要到来
本文作者:Llewyn 北京时间11月13日,“漫威之父”斯坦·李在洛杉矶逝世,享年95岁。 作为一个”20后“创作家,斯坦·李的活跃很容易让人忘记他已经是个年过耄耋的老人。无论是在漫威电影中跑好每一个龙套,还是在线下参加各大漫展,他似乎也跟自己笔下的超级英雄一样,有着无限的精力。他留在身后的,是一个庞大的宇宙,以及他那一句口头禅:Excelsior(精益求精)! 他找到了一种方法,将超级英雄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重叠起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在几个十年过后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同样作为先锋娱乐形式的电子游戏,一直以来也受到超级英雄这个”老大哥“文化的提拔,在长时间的不温不火后,我们似乎终于一眼望到,属于超级英雄游戏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转换身份、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让人很自然而然地与电子游戏联想在一起。而事实上,超级英雄与电子游戏的姻缘,也已经持续了40年之久。 世界上第一款超级英雄游戏是1979年发布在雅达利2600游戏机上的《超人》,如同革新漫画界和电影界的思路一样,这一款《超人》同样为游戏界的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 《超人》是史上最早的一批游戏之一。玩家扮演超人,可以用摇杆进行飞行,同时使用超力量和X射线的能力进行闯关,每个屏幕代表了一个不同的场景。Retro Gamer点评它是第一款充分利用了多个屏幕延展性的动作冒险游戏。
而属于漫威英雄的第一款电子游戏要到1982年才到来,同样在雅达利2600上,主角则是我们的蜘蛛侠。这时候游戏已经有了更复杂的机制。 玩家的目标是利用蜘蛛丝登上建筑顶端去拆除炸弹。而蛛网是有限定存量的,如果网液耗尽,蜘蛛侠将会跌落死亡。而在攀爬过程中,敌人还会剪断你的蛛丝,反应够快的话可以再发射一条来保住性命。《蜘蛛侠》的机制让游戏有了更多的变量,也为后续的同类型游戏提供了参考。 自电子游戏开始发展以来,这些穿着紧身衣的身影便随处可见。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如今大概共有300余款的超级英雄游戏,几乎覆盖了所有游戏平台。 在题材选择上,直到2008年,漫威的英雄出场在电子游戏中的大多是蜘蛛侠与X战警,而在漫威宇宙概念强化后,则往往以复仇者联盟/多英雄共同出场。另一边厢,DC英雄在游戏中露脸的,则一直是家喻户晓的超人和蝙蝠侠。 而虽然看上去数量众多,风风火火,但超级英雄与电子游戏并不是一直都处于甜蜜期。不像超级英雄漫画在上世纪40年代便迎来了黄金时代(Golden Age),属于超级英雄游戏的黄金时代,还远未到来。 进入21世纪以来,超级英雄电影就像坐上了火箭,从此再没下来过。
在2008年漫威开始实行MCU(漫威电影宇宙)的搭建后,到2018年10年间已经出品了20部电影,总共以约40亿美金的成本,收入了175亿美元的票房。 而同时,虽然超级英雄游戏还是每年在推出,但受到的却是“后妈待遇”。在电影持续火热,其他游戏百花齐放的情况下,似乎没有人会严肃看待超级英雄游戏——一个跟电影同步出品的“附属品”,这是许多人一直以来对于超级英雄游戏的印象。
这个时期的超级英雄游戏,往往在游戏迷和IP受众两边都不讨好。 在游戏类型的选择上,此时许多超级英雄游戏都是以线性闯关为主。玩家只需扮演超级英雄,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剧情上鲜有转折,而在半开放世界中可互动的元素也极少。 在核心玩法上,问题则出在单调的破坏性打斗上。比如《无敌浩克》和《钢铁侠》两款游戏,虽然是不同的超级英雄,但极度相似的玩法让他们失去了自身的辨识度。清除所有敌人,拆除炸弹,摧毁导弹基地,破坏、破坏、再破坏。 过于强大的超级英雄设定就像糖水可乐一般,让玩家在刚上手时会非常有爽快感,过后则是一阵腻,用“无敌最寂寞”来形容这一点再合适不过。
用同一条公式制造出来的超级英雄游戏鲜有好评之作,但原因并不在于IP,而在于游戏在玩法核心上的思考上。这些身怀绝技的紧身衣英雄不该被作为IP套到一般的动作冒险游戏上,而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特色,来革新游戏玩法,做到独一无二。 2009年的《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开了个好头。 这款由Rocksteady工作室开发的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游戏重新点燃了大众对于超级英雄游戏的热情,让漫改游戏不再是圈钱产品的代名词。其续作《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在PS3上的媒体平均评分高达96分,而系列的最后一作《蝙蝠侠:阿卡姆骑士》则打破《巫师3:狂猎》保持的纪录,成为2015年卖得最快的游戏,游戏总共卖出了500万多套。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