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优的偶像化能否撬动粉丝经济?
“我这样的肯定没法成为声优偶像。”夏磊在K站直播与粉丝沟通时这么说,作为最具知名度的声优之一,他坐拥微博粉丝70W,并以每天1W+的速度增长,最近一次直播数据为450W人次。因为给《古剑奇谭二》中的夏夷配音,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粉丝的力量:“直接被粉丝人潮拍在墙上,最后缩在墙角为大家签名”。后来他又为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中的“许墨”一角配音,此后微博评论区一水的留言都是“老公”。 但就算人气如此之旺,他还是十分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声优偶像”的标准。 在他看来,真正的声优偶像需要从人才选拔的层面就开始着手,挑选具备这四种素质的新人:“本身配音能力强,又有比较强烈的表演欲望,又具有比较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够有特殊的才艺。”这样的新人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声优偶像”。 这是专业人士对声优偶像的要求,同样也是用户们对声优偶像的标准。 那么如何培养真正的声优偶像?音熊联萌和北斗企鹅都相继开展了“声优训练营”,但实际上通过率基本在1%的比例,非常之低。 也许是受到了日本声优偶像化的经验和教训,音熊联萌决定成立女子声优组合V17。但是,我们的文化、市场环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像日本那样跨界写真、唱片,和影视明星、歌星一样的声优偶像?学习日本的模式是否行得通? 事实上据日媒报道,日本的声优按性别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走红规律。日本女性声优虽新人频出,但花期却短,且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校女高中生偶像声优越来越多。她们的粉丝多为宅男,更关注年轻带来的新鲜感或容貌。而男声优却与之相反,女性粉丝更加注重男声优的经验和内涵,市场上过去很多年,走红的仍然是老一批面孔。 就国内而言,女性声优走红的土壤似乎不像日本那样丰沃,男性声优中也许更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国民级偶像。 一方面,国内不存在和日本相同意义的宅男和打call文化,尤其是以男性用户为目标受众的女性声优偶像团体发展堪忧。这从明星市场上女性为娱乐明星(不论男、女)的消费主力这一点上即可看出。 另一方面,在动画这一块,无论男女,似乎对热血动漫里的男性角色更有代入感和好感,这有可能与国产动画里大女主动漫的缺失有关。许多优秀的女性声优只能成为动漫中男性主角的配角,而无法展现其独特的人设。 就目前看来,国内具有知名度的声优中仍以男性居多,他们大多饰演动漫中男主角的声音而笼络大批粉丝。网配圈,也有不少知名男声优,通过耽美广播剧,笼络了大批具有付费欲望的死忠粉丝。 得大女主粉丝们得天下:鲜肉、声优两手抓 这一点,声优直播平台KilaKila深有体会。与其他大部分直播平台“男观众消费女主播”的模式截然相反,K站是“女观众消费男主播”——主播排行榜前十名单一水的男性声优,相对应的,女性用户占据总用户数的70%以上。而这,并不是刻意培养的结果。 K站在创始之初还叫做“红豆Live”,最初以知识变现+语音直播为核心,因其“不露脸”的产品模式引起不小争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因为这备受争议的产品特性,大量的网配团体、网配声优自发进入平台进行直播,并逐渐发展为ACGN人群和声音爱好者的最大聚集地。由于用户以二次元及女性为主,因此平台氛围与大众印象中的直播平台非常不同,而文中所提到的声优工作室和知名声优,大多都已在K站进行常规直播。 事实上,不论是娱乐圈追星,还是二次元追星,如今都有同样的一个情况,那就是不论是男明星、还是女明星,她们的女粉丝在人数、热情、付费欲望等各方面都全面碾压男粉丝。 而这一点,在声优圈更加明显,因为缺失了对脸的评估,男粉丝较娱乐圈追星进一步减少,女性粉丝的占比只会更多。 追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男性对视觉刺激更加敏感,而女性对听觉刺激更加敏感,这已是心理学证实的观点。在看同一部动画的时候,男性会更倾向于看动画剧情和角色本身;而女性则会在关注剧情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注意到声优的声音是否“酥”、“有磁性”。 另一方面,女性粉丝对偶像的心态从“崇拜、喜爱”转变到“宠溺、支持”,大女主小说、影视剧的火爆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因为90后、00后的女孩们,都有一颗想要成为大女主的心。 与70后、80后不同,她们自信、独立、乐于表达。在对异性的审美上,帅、声音好听、萌、励志、糙、可爱,都可以成为她们欣赏并心动的理由,而心动之后最含蓄地表达可能是在偶像微博评论区大刷“老公”。但对于女性,相对于 “萌”、“柔弱”、“贤惠”等直男欣赏的属性而言,她们更加喜欢拥有独立、自信、有能力等特质的女性,甚至对“毒舌”、“有野心”等特质表示欣赏,并想成为她们。 不论是对男性审美的大胆表达,还是对同性偶像的特质要求,背后,都是现代女性对精神独立、社会地位、物质财富种种价值肯定的内在需求。 而在获得这些女粉丝的道路上,男声优拥有天然的优势,不用赘述。但如果要打造受女粉丝喜欢的女性声优偶像,单纯的卖萌、可爱一定走不通,必须得根据国内的受众情况,找到独特的路线。比如让女声优偶像成为像大女主影视剧主角、综艺节目《创造101》的女孩那样,成为女性用户心理共鸣和投射的对象。 2017年,我国共上线66个非少儿向国产动画番剧IP,以及动画电影49部(含少儿向)。而在日本,一年上映的动画有数百甚至上千部,是我国的10倍之多。正是在这个庞大的基础上,日本才能滋生出繁荣的声优偶像化市场。 虽说现在用国内声优偶像去撬动粉丝经济的现实条件还不具备,但我们已有越来越多具有粉丝号召力的声优及工作室出现,一切指日可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