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什么是「极乐」迪斯科
导语:但他的办公室前头有个看门的壮汉,还是个无可救药的种族主义者,在他眼里,我和曷城警探都是堕落的劣种人——如果在网络上,我大可以口头把他亲妈送进灵堂,但非常遗憾,我的主角是一个空有智力和情商却四体不勤的 但他的办公室前头有个看门的壮汉,还是个无可救药的种族主义者,在他眼里,我和曷城警探都是堕落的劣种人——如果在网络上,我大可以口头把他亲妈送进灵堂,但非常遗憾,我的主角是一个空有智力和情商却四体不勤的废物。 他一只手就能把我的脖子捏断。 ![]() 为了让壮汉给我让路,我不得不在脑海里构思出一些种族主义的话语,让他相信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法西斯。 要注意的是,这并非其他RPG对话里的欺骗,在我打算通过获得认同的方式通过这里(而非一拳把2米2的壮汉揍趴下)时,我的脑海里确实就会相信种族理论,这些歧视言论也会被周围的人听到,进而影响他人对我的看法。 ![]() 这些思维都会进入你的脑海,给予技能上的帮助——也可能是添麻烦 但和成为一个法西斯相比更糟糕的事情,是我要想方设法赚钱。 尽管我在开局身无分文,却每晚都要给旅店付还挺昂贵的房费。在和工会主席交涉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地朝我丢出了一沓钞票,希望在帮助我的同时……改变一些我对工会的看法。出于一个警察的尊严,我并不想接受些贿赂—— 但我实在是太穷了。 ![]() 迪斯科里充满这种有助于自我认知的悲伤日常 在解决案子的道路上,我时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这不是那种“两害相权”的道德困境,而是真的办不到。 因为我的角色完全是个普通人,如果我想拥有一些优势,就意味着我要在另外一些地方放弃些什么。 但迪斯科足足有24种不同的检定,也就是说我不可避免地遇到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不论你多么想做一个优秀的RPG主角,总会遇到遗憾。 用ZA/UM的主设计师的话来说,就是“任何一位导演都明白塑造角色要靠挫折、失落、恐惧,而非战无不胜。” 当然,迪斯科的设计师给了玩家很多温柔的出路:如果只以通关作为游戏目的,那只要保证自己不要死亡就好了。不管你做错什么,做成什么,最终还是能磕磕绊绊走到故事尽头的。 尽管在一开局,酒精就几乎毁灭了你的生活。但不要担心,在这段故事里,会毁掉你的东西比酒精多得多得多。 3。倾听故事,或者成为故事 那么,这么一个相当于“酗酒发癫中年人悲惨生活模拟器”的游戏,它的魅力在哪里?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迪斯科的主线剧情吧: 你是一个警探,来到瑞瓦肖调查一起谋杀案。头几天,你喝多了,搞砸了几乎一切事情(好消息是你把这些事都忘了)。在曷城的帮助下,你们要一起解决这起看上去没什么阴谋的案子。 你们查看线索、收集证据,得出推断A;过了会,你们发现推断A被推翻了,于是有了推断B;再过了一段时间,你们发现推断B也…… 对嘛,就这么简单。 而这起案子和它派生出的更多故事线,尽管有少量的剧情演出,仍然主要是依靠文本、对话、还有24种形态各异的自我意识来呈现的。自我意识可能出于逻辑、出于感性、出于经验,甚至依靠肌肉: ![]() 你的每一种特性,都能用来感受这个世界 迪斯科的文本不算晦涩,至少相比CRPG界那些动辄“存在与死亡”的老前辈而言。如果刨开大段的意识形态论述和思辨不谈,游戏里的日常对话是非常清晰易懂的,中文本地化工作也完成得相当到位。 但之所以容易看瞎眼劝退,是因为在一般的RPG里面,我们看累了,大不了就不看了,反正剧情的节点是以战斗串联起来的。但迪斯科,它是那种很特别的,没有战斗的游戏。 你不仔细阅读,相当于压根没玩。 而你细心去看,“玩到”的体验感又来的很慢。 它不是推理游戏。像《逆转裁判》或者《奥·伯拉丁的回归》里那种侦探开动大脑、在谜案现场开始痛快淋漓地抽丝剥茧的场景,并不存在。 在迪斯科里,了解一件事情的过程更像是翻书。好比你一直想知道一个人的秘密,但是她不会开口告诉你。直到有天她消失了,你捡起了她的日记,打开才发现,“原来是这样”。 而你从“想了解”到发现这本日记的时间,可能是现实里的十分钟,也可能是十个小时。 迪斯科最饱含奇思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最“恶意”的地方),是把支线和主线的互相影响设计得非常漫长。这不是“支线的剧情远比主线更精彩”,而是结局本身可能完全不重要。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