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改编谈到游戏剧情意义——同世界观下的相似故事
导语:前不久机核网发了一期关于“好玩,是不是一款好游戏的必须条件”的圆桌讨论。其观点主要分为“游戏的重点在于游戏性,游戏玩法本身要有趣”,和“游戏的好玩可以广义到各个环节,即便玩法无聊但剧情好看或者有社交 前不久机核网发了一期关于“好玩,是不是一款好游戏的必须条件”的圆桌讨论。其观点主要分为“游戏的重点在于游戏性,游戏玩法本身要有趣”,和“游戏的好玩可以广义到各个环节,即便玩法无聊但剧情好看或者有社交价值也可以”。 ![]() 关于这两点的讨论的感觉酷似《头号玩家》中哈利迪和奥格登关于“游戏只是游戏不需要任何限制和游戏需要加上规则和限制”的讨论,似乎关于游戏永远有着无数论可以辩——“应该偏向单机体验设计还是偏向社交设计”、“游戏是否该学习电影产业”、“买断制与道具付费哪种更受玩家欢迎”等等。 争辩从未停歇,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人素养、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产游戏的发展,游戏终于渐渐摆脱了“电子海洛因”的无端罪名。大家终于愿意相信电子游戏和养花、养鸟、下棋、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一样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所谓爱好并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因为喜欢,所以玩耍。没有人看电影是因为看电影能学到知识,仅仅是因为好看;没有人听音乐是为了提高智商仅仅是因为好听;就像没有人吃饭是为了补充身体的营养而是到点饿了我就是要吃,游戏也是一样,人类对游戏和故事的需求跟吃饭一样都是刻在基因里的天性。 心流体验也好、情绪发泄也好、社交补充也好,游戏都是生活的必需品。80年代流行音乐被扣上“靡靡之音”的帽子、看“小说”、“小人书”都誉为走火入魔、外国漫画成了文化入侵……任何一种新兴的艺术或商业形式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诬陷。 接连不断获奖的3A大作靠内容感动着千家万户、华人电竞选手勇夺《英雄联盟》比赛冠军为国人争光、武侠游戏在世界范围内宣传着中国功夫、海量小游戏填补着人们生活的空缺、手机游戏将同玩的朋友们情谊加深……电子游戏一次次的证明了它的价值,并且不停的在丰富人们的生活。当再有人在你面前无端指责电子游戏时,请你大声告诉他游戏给你带来的一切。话又说回来了,游戏本就是娱乐,何必要求太多? 结语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也想表达一下自己关于国内游戏剧情发展的观点——游戏是游戏,不是电影。游戏的剧情设计不能盲目的电影化,软脚本、互动选项、支线剧情、世界性故事、浮现故事等等都是专属于游戏剧情的叙事工具,这远比古老的小说技艺、电影理论高明很多,电影业的发展参考了小说和戏剧,但电影不是小说,同样的游戏也可以参考电影,但终究不是电影。在关注剧情的同时,请一定记住游戏剧情的根本在于剧情与游戏的结合,脱离游戏本体的剧情会让游戏离“好玩”越来越远。很多剧情优良的3A大作的通关率却低得很,这对于售前营销的单机游戏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依靠留存和日活的手游来说过度依赖故事本身则会有大麻烦。盲目的电影化剧情,放弃游戏独有的剧情表现方式只会徒增无用成本。 本文已经讨论了IP改编与游戏剧情结合,关于原创游戏剧情设计则是另外一个更为复杂的议题了。 来源:游资网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