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以乱象众多的偶像造星行业为例,流量为王认知之下,各种刷量造假,明星商业价值得以提升,播出制作方以此吸引品牌方和广告商,资本大量涌入,粉丝激情投入,看起来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但实际不过是虚假繁荣的数据泡沫——美丽而脆弱,一刺就破。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在假数据中生活,习惯了用流量评价价值。长此以往,内容和作品本身无人关注,好的产品可能也受“劣币驱逐良币”影响而很难有出头之日。
从这个角度来说,唯流量论还能走多久?有多少品牌还愿意为虚假流量买单?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献身成为流量?
或许,“流量”一词从来不该被用于形容“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是从业者的傲慢与偏见。
上一篇:发条乐点:怎么判断对方有没有读过人大附中?
下一篇:发条乐点:《皇帝的新装》里的一个思维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