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Steam推荐?国外开发者研究672款游戏得出结果
最容易被推荐的五大标签另外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是,464款游戏(占比61%)贴有独立游戏的标签,而总类别当中标有独立开发者标签的占比72%,意味着独立游戏在我的算法系统里,独立游戏的曝光率并不高。 和Steam推荐位相关的另一个信息是“与你有关”标签,但它本身却不是为了提高曝光率而设计,在数据统计期间,是否与你有关的问题框弹出了9次之多,换言之,有时候热度占主导因素,可能是没有太多人选择一款游戏是否与自己相关。 游戏标签数量与推荐频率的关系 根据玩家习惯推荐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统计期间,有532款游戏(占比79%)都带有我曾经看过的标签。Steam实际上有很多标签,但开发者需要挑选符合自己游戏的几个,从统计结果来看,标签并不是越多越好,5个以内标签获得曝光的概率更大一些。
热门标签:在被统计的游戏当中,独立游戏是使用率最高的,达到了295款,其余四个使用率超过100次的标签是动作(284)、冒险(220)、RPG(138)和单机游戏(129)。 观点:热度不应成为推荐的主要依据 想要客观评价探索队列的效果是很难的,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支撑。在此次统计中,我增加了该系统在愿望列表展示的8款游戏,现在我的愿望列表名单已经增加到了94个,新增的8款游戏里,其中5款是与我之前玩过的品类相似。 当然,Steam还展示了很多我并不感兴趣的二次元游戏,比如59款游戏的标签包括情色内容、视觉小说、动画、裸露或者NSFW等标签。 根据个人看法,我认为如果把热度和近期发布因素降低的话,推荐位可能带来更好的曝光率,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多高质量游戏和与个人相关的内容被玩家们发现。 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是,想要确定如何做一个好的推荐位取决于目标和价值,比如,旨在最大化收入的系统和旨在取悦玩家的系统有很大差异,我们也经历过Facebook和YouTube把参与度高于一切的时候带来的问题。 我个人比较喜欢发现系统的原因是,你可以在大量千奇百怪、多元化的小众游戏里找到令人惊喜的产品,毕竟,如果只有流行游戏而不是根据个人兴趣推荐,那么行业环境会更差。对于独立游戏而言,探索队列的曝光率是很重要的,如果小众游戏的曝光率很低,那么就会越来越少人尝试,这对行业是个损失。 某种程度来说,本文的信息可能已经是过时的,毕竟V社三月份再一次调整了算法,但从目前来看,以上规律至少在Steam平台还是有效的,除了寄希望于V社提高探索队列的曝光率之外,上述因素对于玩家、开发者和整个行业也是有影响的。 上一页 123 3/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