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错误翻译被人误解的游戏 《孤岛惊魂》终于回到了岛上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孤岛惊魂》系列,最初诞生于2004年,该系列初代由Crytek开发(就是后来凭借《孤岛危机》系列出名的开发商),而育碧则代为发行。它的英文名叫做《Far Cry》,直译成中文就是远方的哭泣。不过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一款游戏的名字往往是通过人们口口 《孤岛惊魂》系列,最初诞生于2004年,该系列初代由Crytek开发(就是后来凭借《孤岛危机》系列出名的开发商),而育碧则代为发行。它的英文名叫做《Far Cry》,直译成中文就是“远方的哭泣”。不过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一款游戏的名字往往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拗口的名字并不适合用以传播。 在那个时候,尤其是一些盗版厂商,在没有官方中文译名而直译名又不够好听的情况下,就会根据游戏内容,自己重新想一个名字。《Far Cry》初代,玩家扮演的是一名退役特种部队成员——杰克·卡弗。受雇于一名女记者,护送她前往一座神秘岛屿。随着剧情的推进,主角发现这座岛上有着雇佣军驻扎,甚至在游戏后期玩家还需要与一些非人的怪物战斗。 基于这样的故事情节,当时人们给了它一个相当贴切的名字——《孤岛惊魂》。要说这名字起得,倒也不差。当时这故事情节的确配得上“孤岛惊魂”这样一个名字,主角自始至终孤身犯险,游戏的最终目的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是逃脱孤岛。所以当时没有人会觉得,将“Far Cry”翻译成“孤岛惊魂”会有什么问题。唯一有点尴尬的是,这名字可能被人误以为是恐怖游戏。直到4年后,续作出现了。 《Far Cry》这一系列,从2代开始由育碧接手开发。游戏的故事背景,也从这时候开始离开了孤岛,来到了非洲大陆。和前作不同,它并没有采取半开放半线性的游戏模式设定,而是注重于打造开放世界。玩家不仅能在整个地图上自由驰骋,更是要游离于这片战场的两大阵营之间,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追杀挑起战争的军火贩。 是的,在前作中一直被人追杀,现在终于轮到我们来追杀别人了。游戏中也再看不到那些怪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火力的对抗。玩家扮演的不是一个误入险地的平民,而是一个带着目的而来的雇佣兵。那在这样的设定之下,《孤岛惊魂》的译名则让其显得很是尴尬。毕竟现在的它,既不在孤岛,也并不惊魂。 虽然也有人为《Far Cry》想了一些新的译名,有人干脆用直译名的简称“远哭”来指代,也有人认为官方港译名《极地战嚎》更能够准确地概括这一系列的内容。不过,《孤岛惊魂》这个名字却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是错的,也就此流传下来。 有趣的是,当这个系列发展到第三代时,故事的背景再次来到了孤岛。这一次,它融合了初代的风格、2代的开放世界结构,玩家仍然需要在这座岛上的几大敌对势力之间斡旋,以求自己能够成功逃离。这一代,也基本上确定了该系列未来风格的走向。 由于对整个系列内核的全面概括,和角色的出色塑造——本作的反派瓦什被认为是整个系列当中塑造最成功的反派角色,《孤岛惊魂3》也因此被一部分玩家认为是整个系列的巅峰之作。而后来的4代,虽然也得到了相当正面的评价,并且反派蒲甘明也颇受玩家喜爱,但整体风评较之3代,仍逊色那么一筹。 当然了,4代的故事背景也“众望所归”地与孤岛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同样的,在这里仍有几方势力混战,主角也需要从中做出抉择。它的确有一场令人沉醉的冒险,但在这件事情上更重要的是:它跟孤岛没有了半毛钱关系。 至于4代的独立资料片《孤岛惊魂:原始杀戮》,更是设定在了原始人时代,要跟孤岛挂钩,更是扯得有点远。虽然有着1代和3代珠玉在前,但毕竟时间过得太长,玩家们也似乎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译名,没有人再去纠结它的故事背景为什么跟标题总是不一样。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