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境封锁》敌人AI设计思路分析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递,但这也意味着一些信息需要在运行时进行同步。这种行为也导致了全境封锁发布后的头几个月,PC版本上出现的数据修改和外挂泛滥,玩家会修改客户端中的数据,给自己带来生命值与伤害的提升。 管理世界 全境封锁中的每个服务器都包含着几个游戏地图的实例,在最繁忙的时期可能会有多达1000名玩家在同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游玩,同时还伴有上千名AI角色。 为了适应大量的玩家和人工智能角色,服务器的刷新频率为10HZ,这意味着所有的行为和位置每秒都会更新10次。服务器本身对于2016年来说,也是非常强劲的——40台核心机器拥有256GB的内存,通过对游戏进行优化后(包括我没有提到的许多优化),它们可以在不到20毫秒的时间内对每一个游戏世界运行一次标记更新,在最坏的情况下,最慢也只需要100毫秒。 另外,玩家和服务器之间发送的连续数据非常少,其平均传输速率仅为每秒50千比特左右。因此,理论上你可以在56K调制解调器上运行全境封锁。 ![]() 有趣的是,服务器并不是限制游戏中人工智能数量的因素。真正限制的因素是玩家的设备——个人电脑或主机。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玩家的控制台成为了人工智能同时执行数量上的瓶颈。因此,同时在游戏中活跃的NPC数量是有限制的。 如果你已经玩过了全境封锁的故事模式,你可能会注意到游戏经常会出现时长不等的休息时间来结束战斗部分,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为了解决上述中玩家设备造成的NPC数量瓶颈的问题。 全境封锁也在开放世界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的区域。 在每个区域中,如果一个NPC是作为游荡者或者特定的遭遇而布置的,它将被限定移动的范围。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NPC不会偏离他们最初的刷新点过远,这意味着你不会在时代广场碰到Last Man Battalion的部队;同时,这也避免了玩家会被一个敌人从曼哈顿的一边一直追逐到另一边。 ![]() 这些角色即拥有锥形的视觉传感器,也能根据他们的强度等级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听到声音。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进行战术分析,以确定当战斗开始时,他们可以进入150万个掩体中的哪一个。 这些传感器的更新速度和精度取决于玩家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取决于服务器中的天气系统。雨雪等其他恶劣天气将影响这些传感器的范围和精度。同时,敌人的感知系统会在战斗中每帧更新,而在距离玩家50-150米之间每2秒更新一次,当周围150米没有玩家角色时,更新将被完全禁用。 ![]() 现在,我将要讨论的是我们究竟测试了多少非玩家角色和游戏系统,以及AI是如何帮助并构建全境封锁的。 正如第1部分所提到的,Massive构建了大量的工具,使设计师能够完成和迭代他们的设计,同时也帮助程序员在游戏中发现特定的问题。 Jonas Gillberg在2016年的GDC中谈到了他们使用的工具和系统,这些工具对于程序员来说是很必要的,而对于不同规模的开发团队,想要简化生产流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这种测试工具可以在行为树处于运行状态时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在实时模拟测试中这些工具体现的潜力。 调试工具链允许使用本地服务器来模拟活动实例的行为,这不仅可以确定问题出现的位置,还可以在测试期间回滚时间线,以此来了解问题何时发生。 ![]() 当然,确保每个任务都是完整、有效和稳定的是测试中最有意义的地方。像全境封锁这类规模的游戏,一点点小错误都可能阻断任务之间的进展,或者使玩家无法触发游戏内所需的特定事件。 而Massive构建的测试工具可以创建数百个能模拟玩家的AI角色,并将它们放入测试服务器来运行以跑通所有内容。 超过1000名AI玩家将被投入到地图中,但是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作弊功能:他们不尊从物理碰撞,如果有有必要时可以进行穿墙;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意两点间执行不需要导航的移动行为。 无论他们是个人还是已经组成了队伍,都可以解散并完成整个任务,亦或是探索开放世界。除了四处游荡并杀死他们该杀死的东西以外,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但是这1000只“敲击打字机的猴子”可以帮助分析错误并测试服务器负载,验证任务进展、世界事件、动态遭遇等多方面的问题。 结语 距离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的发布已经不远了,思考并见证这些系统如何在全境封锁2中扩展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很明显,全境封锁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得到不断的更新,如:地下模式DLC、生存模式DLC和Last Stand,甚至还有过去一年中的许多免费更新,他们仍然在设计有趣的东西。 当然,许多现有的人工智能功能将在这段时间内得到改进与扩展,而一些新的系统将会脱颖而出。就目前而言,他们会如何发展仍然是一个迷,但我可以打赌,未来你一定会在这里再次看到全境封锁的AI相关文章。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