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子屠龙,小心变成“中国式家长”
上了初中之后,身边或天真烂漫或傲娇可爱的女生也成了可以攻略的对象,虽然攻略手法只是在聊天软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尬聊,但是对于青涩初恋的美好回忆,总能让我冒着要冒着被父母发现的危险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刷喜欢的女生的好感度。只要你心够诚,意够真,在大学毕业后还有几率和初恋的女生再续前缘。如果制作组能针对每个女生都单独做一个结局CG我相信甚至会有玩家整天不学习光顾着去泡妞的。 游戏看上去很简单,但电子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让人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可能因为先天天赋不足,可能因为后天努力不够,亦或是时运不济,现实中大多数人最终只能碌碌无为的度过余生,成为一个人群里的“芸芸众生”。 在《中国式家长》中,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屏幕中的人物就能替你把复杂的数学题给解了,把晦涩的英语单词给记了,配上一点轻松诙谐的文字描述,随着“当当当当当”的升级声(并没有),你的人物就从小学进入初中,再从高中升上大学,最后进入社会娶妻生子,成长过程用轻松加愉快来形容都完全不为过。 游戏虽然名为《中国式家长》,我们操作的角色却只是一个孩子,有人说是因为二周目之后,你前一周目养成的角色会变成这一周目的家长,在这里点了“中国式家长”的题。 然而每当你为了游戏结束时能取得更高的评分千方百计让角色去学习而大量压缩娱乐活动的时间时,那一刻的你,不正是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吗。 所幸游戏在高考结束之后就已经是正式通关,上什么样的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和谁结婚都是由玩家培养的角色数值决定。在通关一周目的游戏过程中,对于游戏本身的求胜心理和对于游戏里“孩子”的负罪感让我备受煎熬,在思考了很久后,我个人也是决定在通关一周目后不再进行游戏,因为我不希望我一周目的遗憾需要让二周目的“孩子”来继承。 制作组制作这个游戏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扩大一方不满的声音,只是希望家长和孩子双方可以相互理解。现实和游戏完全不同的一点是,现实中我们和父母所经历的矛盾都已经成为历史,不能被改变也不会被忘怀,而曾经“饱受压迫”的我们也已经走上社会,即将成为人父人母,希望历史不会重蹈覆辙,我们可以珍视为人父母的机会,不要成为“中国式家长”。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