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这部台湾版《黑镜》说出中国孩子的心声
妈妈只会抱着他哭,求儿子振作起来。儿子只能慢慢接受一切安排,多年之后,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妈妈眼中的成功人士,变得跟妈妈的习惯越来越像,拥有可怕的强迫症和洁癖。但他妈妈的控制欲并没有以此为终点,在儿子有女友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他相亲。 最后儿子选择去直面自己的恐惧,夺回人生的控制权,等他终于拿到遥控器之后,好像拿到了打开牢笼的钥匙。两人站在路边对峙时,妈妈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吗?” 儿子绝望的向前一步,车祸身亡,在临死前他回到了和小岚第一次见面的图书馆,他终于自由了。到这里影片结束了。 很多人觉得这部剧看着很不舒服,很压抑,编剧对此给了回应:“不舒服的话,是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那些孩子就是这么不舒服,而且现在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一样地不舒服!”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老师看出儿子的闷闷不乐,主动找妈妈去开解,强调毕业旅行只有三天,不会影响成绩。但妈妈一句话让老师哑口无言:“如果他的成绩下降,你会负责吗?我会,不管小伟的未来是穷困潦倒还是一帆风顺,都会算在我头上。” 其实妈妈每一次倒回儿子的人生,她自己的时间也被困住,他承担着的痛苦不比儿子少。但这种对孩子高度负责,看上去大公无私的感情其实是最大的自私。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中国父母拼搏了一辈子,只想为孩子买一套房,与此同时,孩子也必须接受父母的安排去相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是一种“等价交换”。中国有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看上去很有道理,不少父母也以此践行,如果孩子的人生失败,那他就是最大的罪人。 但是父母真的需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吗?影片里其实也给出了答案,儿子去相亲的时候发现对方也是被逼着来相亲的,他们聊天时,相亲对象说的话让儿子醒悟过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他长什么样子,都应该由我们自己负责。怪罪给其他人,太懦弱了,为自己的不勇敢找借口,我办不到。” 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把彼此都当做是独立的个体,这或许就是最大的成全。 三国时的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通俗来解释,怀胎十月只是像物品寄托在瓶子里,你和你的孩子其实没多大关系。 回到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实际上来自纪伯伦的一首诗《论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