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http://www.173173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聊聊八卦 > 时尚娱乐 > 正文

《星际控制2》:从对战版《爆破彗星》,到启发了《辐射》的太空冒险经典

发布时间:2020-04-21 07:21:18 所属栏目:时尚娱乐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副标题#e# 导语:如果一定要在2020年(或者任何时候)玩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的DOS游戏,不妨试试《星际控制2》吧! 自1979年《爆破彗星》(Asteroids)和《月球冒险》(Lunar Lander)等早期街机游戏问世以来,具有太空模拟元素的动作游戏就开始了不断的进化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如果一定要在2020年(或者任何时候)玩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的DOS游戏,不妨试试《星际控制2》吧! 自1979年《爆破彗星》(Asteroids)和《月球冒险》(Lunar Lander)等早期街机游戏问世以来,具有太空模拟元素的动作游戏就开始了不断的进化和演变。从最初

  如果一定要在2020年(或者任何时候)玩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的DOS游戏,不妨试试《星际控制2》吧!

  自1979年《爆破彗星》(Asteroids)和《月球冒险》(Lunar Lander)等早期街机游戏问世以来,具有太空模拟元素的动作游戏就开始了不断的进化和演变。从最初单纯的重力和惯性模拟,到后来加入各种航天科技元素和太空科幻主题桥段,力求在拟真和娱乐之间取得平衡。最终,这些作品在游戏界占据了一片独特的天地。

  尽管流派和玩法各不相同,但这些太空主题的游戏都披上了一层来自星辰大海的浪漫。1992年诞生的《星际控制2》(Star Control II)就是这样一部太空冒险游戏佳作。和许多内容丰富的游戏一样,《星际控制2》的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游戏险些因制作人对拟真的过分追求而变成为无趣的天体模拟器。但最后,游戏塑造了一个可自由探索的、庞大且丰富的宇宙,同时,游戏内精彩的RPG元素对之后的游戏业界带来了很大启发。

  《星际控制》:《爆破彗星》的双人对战升级版

  自然,《星际控制2》的故事要从系列的初代说起。

  1989年,保罗·里奇三世(Paul Reiche III)和弗雷德·福特(Fred Ford)创建了Toys for Bob游戏工作室。当时已在游戏界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保罗经历了雅达利大崩溃,之后又见证了业内电脑游戏开发的热情从C64向Amiga和IBM PC等“次世代”PC平台转移的趋势。伴随这些的,是电脑游戏随着机能的进化而越来越大的框架。

 2014年的保罗·里奇(左)和弗雷德·福特(右) 2014年的保罗·里奇(左)和弗雷德·福特(右) 1985年诞生的Commodore Amiga系列计算机凭借出色的多媒体支持能力,成为80年代末的次世代游戏PC1985年诞生的Commodore Amiga系列计算机凭借出色的多媒体支持能力,成为80年代末的次世代游戏PC

  保罗想把注意力集中在PC平台上,制作一个快节奏的太空战争主题双人对战游戏,同时还要带点策略成分。但是,在与发行商Accolade签约时,他并不确定脑中的这个游戏具体会是什么样的。

  经过了一系列头脑风暴后,保罗决定先把游戏最核心的部分做出来,那就是“开着飞船放导弹”。初期的游戏看起来比较简陋,活像是一部双人对战版的《爆破彗星》。《爆破彗星》是雅达利公司在1979年发行的街机游戏,玩家需要操控飞行器避开障碍物,摧毁飞来飞去的彗星。在进一步添加多样的战舰并完善物理拟真部分后,《星际控制》逐渐成形,1990年正式发售。

1979年的《爆破彗星》,上手容易精通难的游戏机制配上矢量显示屏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不少太空主题游戏的灵感来源1979年的《爆破彗星》,上手容易精通难的游戏机制配上矢量显示屏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不少太空主题游戏的灵感来源 保罗:“《星际控制》就诞生于这张傻里傻气的涂鸦上。”保罗:“《星际控制》就诞生于这张傻里傻气的涂鸦上。”

  在《星际控制》中,玩家与对手(电脑或另一位玩家)要从14种来自不同宇宙文明的战舰中选取合适自己的组成各自的舰队。这些战舰在生命值、速度、灵活度、攻击方式和特殊技能等方面大相径庭,单拿出来一对一的话,毫无平衡性可言,需要互相取长补短、组成舰队,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去赢得胜利,游戏的策略部分就表现于此。

  简单类比,《星际控制》初代像是一场大型的石头剪子布,只不过其中混入了导弹、激光枪和离子炮。

《星际控制》主界面《星际控制》主界面 《星际控制》战斗界面《星际控制》战斗界面

  游戏中还有一些对惯性和引力的模拟。玩家要根据自身战舰的特点,通过对加速度和飞行方向的调整来与敌舰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你还要躲避小行星的撞击,并且利用战场中行星的引力来获得额外的加速度,用来在劣势时脱离穷追不舍敌舰,或在优势时给敌舰以出其不意的快速打击。

  《星际控制》有个超长的副标题,名为“着名的恶髋族冲突大战略,第四章”(Famous Battles of the Ur-Quan Conflict, Volume IV),充满了恶搞旧日流行科幻作品的意味。同时,副标题也基本上概括了游戏的剧情,即一场多个宇宙文明参加的星际战争。在创造游戏中那些多样的舰船时,保罗和弗雷德在舰船各个部分都做出了标记,说明相应部分的作用,并在介绍中插入了黑色幽默的小桥段。

《星际控制》中造型、属性多样的战舰《星际控制》中造型、属性多样的战舰 一些数值显示着战舰的成员、燃料、速度有多少一些数值显示着战舰的成员、燃料、速度有多少 有些战舰有自己特别的光效有些战舰有自己特别的光效 有些战舰的造型不同寻常有些战舰的造型不同寻常

  制作人在塑造各个宇宙文明形象的细节上也颇下功夫,比如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恶髋族人根本没有名字,只是用“大王233”这样在称号后加排位数字的方式来区分个体;智慧翼龙族“Yehat”驾驶员的名字听起来全都像是鸟叫;合成人文明“Androsynth”则用“HAL-2001”这样的电脑型号来称呼驾驶员……

  除此之外,在操作不同的战舰时,玩家能在屏幕右边的小窗里看到来自不同文明的驾驶员随着玩家的节奏手忙脚乱地操作飞船。这些细节上的用心之处对游戏机制完全没有影响,纯粹就是两个Nerd在讲“好莱坞科学”式的笑话,逗玩家一乐。

“联盟”大获全胜(?)“联盟”大获全胜(?)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