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我”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谈到游戏哲学,更多人愿意回溯到谈论游戏问题的哲学家那里,如写过《审美教育书简》的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以及专门谈过《游戏的人》的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甚至提出“语言游戏”说的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genstein)。当然,将电子游戏的存在哲学的根基指向这些历史上的基础是一种合理的思路,因为人们不愿意认为一种新的哲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过,无论是席勒还是赫伊津哈,他们都是从审美和高尚的趣味来谈游戏的。在他们看来,游戏代表着对日常生活中庸庸碌碌的生活和工作的超越,也代表着人可以摆脱平庸的状态,走向通往真正的理性和自由之路。 席勒和赫伊津哈都带着一种古典观念论的色彩来审视游戏中的人,将游戏的人看成人的真正自由状态。然而问题在于,我们今天接触到的电子游戏与席勒和赫伊津哈所说的游戏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