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想用解除游戏防沉迷
我经常想,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游戏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腾讯2020年间的数据统计,在成长守护平台小助手全年接通的服务电话中,有20%是孩子打进来哭诉,说自己遭遇了诈骗,希望寻求官方帮忙,其中遭遇敲诈勒索的案例数量多达5000余起。
![]() 目前,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受到严格限制。一方面,根据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防沉迷新规”要求,未成年用户平时每天最多只能玩游戏1.5小时,超出这个时长就会被强制下线。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像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这样的工具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行为进行管理。在健康系统规定的时长外,家长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孩子们的游戏时间,或直接禁止孩子的账号登录游戏。
这个时长对一些孩子来说太短了,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各种能玩游戏的方法。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找到那些兜售“解除防沉迷”服务的人,这些人向孩子们开出诱人的条件,告诉孩子们只要支付一点点钱——10元、30元或50元,都在普通孩子的承受范围内——就能永久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骗子们为解除防沉迷的服务标的价格往往不会太超出普通孩子的承受范围
他们对孩子们赌咒发誓,“一定能解”,但被问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时,他们往往故作神秘或语焉不详,只是一个劲儿地追问:“搞不搞?搞不搞?你还搞不搞了?”
很多孩子选择“搞”一把。
■ 2
我新注册了一个QQ号,并且按照自己对于少女的想象来装扮它:我取了个网名叫“青森酱”,头像是卡通企鹅,年龄填的是15岁,发了几条符合青春期心智水平的文艺说说后,还买了一个小清新的空间皮肤……
一切准备就绪。我很快在B站找到了一个宣称自己能够解开防沉迷系统的人,并扫描了他留下的二维码,顺利添加了一个名叫“乖乖”的人。乖乖向我要游戏账号,我只好交出了自己的微信号——只有那个微信号注册过游戏,有一定的登录记录。我向乖乖谎称这是我17岁的姐姐的账号,他便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解开防沉迷系统,开口要价58元,并且需要我提供密码。在与乖乖来回砍价的过程中,我顺手翻了翻他的空间,并且逐一添加了他空间中的几个访客。其中一个叫作“Kaze”的人很快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我便询问他是否从乖乖那里购买了解开防沉迷的服务。
“那个人说的是真的吗?”我问。
“一个小骗子。”Kaze说,“但是我可以给你解,不过要点辛苦费。”
我沉默了几分钟。他问我“人呢”,我又接上了话茬。他问我是不是要解开防沉迷,我说是的,他报了一个远低于乖乖的价格,“20一次,5分钟搞定,先付后解”。
“怎么改的?”我问。
“用链接卡。”
“链接卡是什么?”
“用链接,卡。”他有点不耐烦地向我解释,仿佛这是个常识。
“我要是付了钱你马上把我拉黑怎么办?”
“有必要吗?”他说,“就用链接卡一下就会出现重新实名的窗口,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拉黑你干嘛?”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大致理解了Kaze口中宣称的操作方法:用一个链接“卡”掉游戏账号原有的实名信息,换绑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就可以享受“无限时间”。虽然这个用链接“卡”信息的方法听上去就可疑,但Kaze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我自己都是用别人的,未成年基本都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我又多问一句,“听说防沉迷会弹人脸识别”,他继续向我保证,“弹人脸有可能,包解”。
“怎么说?”他催促道。
■ 3
我遇到的当然是一个骗局。我最后把价格砍到了10元,如约向他转账。他表示“收到,开整,5分钟搞定”,并在几分钟后给我发来一个“成功解绑”的录屏——同样的录屏我在“乖乖”那里也看到过,他在我的反复要求下向我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实际上,录屏的内容只是实名认证的登录界面,姓名和身份证号上都是空白的,既没有解除原认证信息,更谈不上绑定了另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
我向Kaze表示质疑,他向我解释说,这是因为“登录的时候草率了,没录到”,并且催促我自己登录账号看看。那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以后了,根据健康系统的限制,未成年人在这个时间是不可能登录游戏的。我告诉他,我还是不能登录,而这时Kaze几乎是快乐地告诉我,“买个教训,防沉迷根本不能解,别再信了”。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