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腾讯第四次战略升级
腾讯提出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新的核心战略。
这也许是腾讯历史上第一次,不是因为商业,而是因为社会价值而进行的战略升级。
为此,我们采访了推动这次战略升级的马化腾、刘炽平等腾讯总办成员,也包括普通员工。既倾听他们的层层剖析,也记录十多年来,腾讯在乡野、都市和虚拟空间的点点足迹,去还原此次战略升级背后的深层逻辑。
![]() 这当然是一个公司的故事,但本质上是一个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的故事。
上篇:往哪儿去
缺失的蓝图
2020年秋天的一个周末,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爬山的途中,接通了马化腾的电话。
从2005年加入腾讯算起,他与马化腾共事已经整整16年了,既精确地驱动着全公司运营,还负责最为重要的战略业务。在16年时间里,他帮助腾讯成长为全球前列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刘炽平专业、果决,且行事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在接通马化腾的电话之前,刘炽平的脑海里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腾讯公司的战略蓝图当中,“仿佛少了一块”。
自2018年的“930变革”以来,腾讯可谓脱胎换骨:架构大调整,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既有科技升级,又有科技向善的新使命愿景。但把这些全部放到一起,还是“少了一块”。
在电话另一端,马化腾与他不谋而合。这些年,世界互联网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众在通往未来的门前变得犹疑,谷歌和脸书接连遭到挑战。如何与社会和谐共处,成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共同的紧要课题。
缺失的那块拼图究竟是什么?电话中聊了快一个小时,刘炽平谈起刚刚经历的一次内心“震动”。
那是疫情之后腾讯召开的线上表彰大会,当参与“战疫行动”的员工名单公布后,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从全球物资采购到疫情信息服务,公司竟有12000多人直接参与其中。仅在疫情爆发之初的1月27日——当时腾讯紧急开发健康码,于是贴出一份技术志愿者招募令——立即就有数千人举手响应。那是极为特殊的一段时间,在6万员工的腾讯内部,“部门墙”神奇地消失了,“你的利益、我的利益,一般经常碰到的问题全都一扫而空”,所有人奔着同一个目标,投入的激情大大超越了商业业务。
员工的热情推动着决策的诞生。战疫之后,共鸣自然地出现了。“那时候我觉得,一个企业可以担任的角色其实不只是业务上做好,”刘炽平说,“在关键的时间点,你可以发挥的力量是很大的。”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想法:这种“战时状态”能不能变成公司的日常?
回顾这些年,马化腾也发现,科技平台对社会的责任义务,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绝非投入一定利润参与公益那么简单,还需要发挥科技的能力去做更多事情,去共享信息科技的成果。
9月之后,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也参与进来,他发现尽管腾讯做过许许多多的项目——仅以互联网公益为例,去年近82亿的网络募捐总额里,腾讯一家就占了近一半——但仍然不够。腾讯已成为服务十几亿人的公众性公司,不夸张地说,是“社会器官的一部分”。它该怎么做才能匹配自身的影响力?郭凯天意识到,全腾讯都必须行动起来,下场到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去解决社会问题。
他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腾讯需要再次升级,将社会价值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到了12月初,在他们三人的微信群里,马化腾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公司最少要拿出500亿来做社会责任升级,科技、教育、乡村、碳中和、公益平台数字化,首先要在这几方面投入。”
刘炽平进一步补充,这并非某个部门的事,必须把社会价值融合到所有业务之中,以全公司的力量去投入,组织架构跟着升级,设立一个新的事业部。
郭凯天明白,他们二人下定了很大决心。在腾讯内部,堪称事业部的无一不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不过,从政府和公众对腾讯的期望,以及自身的体量来说,“有一个事业部来做丝毫不为过”,郭凯天说。
至于那块新的战略蓝图,最终被定义为:“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100多天,2000多个小时,腾讯公司内约有1万2千多人参与战疫。 员工的热情推动着决策的诞生。
重回碰壁之处
当马化腾在群里说出想法时,他已经思考了数月之久。腾讯需要更进一步,他毫不怀疑,但蓝图给他打开的广阔世界,腾讯究竟要如何进入?
马化腾向来是个内省的人,看到国家的“碳中和”规划后,他将国外公司检索了一遍,发现有不少已经抵消了自身的碳足迹,虽然方法还很简单,但已经走在前面,腾讯“应该迎头赶上”。
他也回想进入产业互联网这几年,腾讯的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变革,但教育、医疗等产业更有公共属性,商业之外,腾讯该如何促进其公平普惠?当人口越来越老龄化,腾讯又能做些什么贡献?思路一旦打开,各式各样的社会需求纷纷冒了出来。
如何让科技走到边远乡村,帮助缩小贫富差距?如何不限于眼前、而是助力到科研的长远发展,除了拿出10亿元创立“科学探索奖”,还能怎样更进一步支持基础科研?接受采访时,马化腾一口气讲了很多,目光也越来越远,能源、水、农业、粮食安全……
最终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乎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发展的议题清单。方向无疑令人振奋,但都是壁垒高筑的领域,于是你也列出了疑问清单:未来腾讯能做成什么样?会像他们的商业一样成功吗?组织架构会怎么设计?资源要怎么调配?切入口是什么?
过去15年,马化腾和刘炽平一起,做出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决定,从商业并购到架构调整,也曾在“3Q大战”之后邀请数十位专家学者,一同听取他们尖锐的批评,并最终“原地掉头”。但这一回,恐怕是腾讯第一次并非为了更大商业成功而进行的战略升级,他们检索世界上的科技企业,但很难找到心目中的参照系。
“不确定性太大了。”刘炽平谈起高层的讨论时说,“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问题是,一旦说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争论非常多,其实是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路径给我们去做参考。”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在这样的时刻,所能凭借的最终还是经验和决心。刘炽平甚至想起15年前决定成立公益基金会的那个下午。在总办会休息间歇,有人起了话头,结果所有人都热烈讨论起来。也像今天这样,没有人问“应不应该”,却为“该如何做”争论不休。
在那之后,他们去过许多偏远贫困的乡村,捐了校舍、电脑、医务室,甚至派员工到基层一线挂职,但依然不得其门而入。捐给医务室的冰箱,最终塞满了村民的腊肉。乡村问题之复杂,似乎不是互联网的年轻人所能解决的,于是又沮丧地把员工一个个从穷乡僻壤撤回;在线下领域,他们处处碰壁,直到两年后才摸到了互联网公益的门道——往后十余年,在线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了超过两万家公益机构,吸引了4.4亿人、捐赠118亿元。可以说,互联网公益一手改变了行业的格局,带来了人人公益的新时代。
如今,当他们打算回到那些曾经碰壁的领域,这家公司已变得不一样了,而在早先的挫折中,仍有一些人非跨越鸿沟不可,留下了路标。
在贵州深山的村庄里,一名员工始终不肯离开,用六年时间为腾讯找到进入乡村的方法——搭建起“为村”平台,把1.6万个村庄搬到了线上,让250万村民连接了彼此和世界。她不会想到,这又为四年后的升级打开了一扇门;在深圳,他们在一所叫明德学校的公立学校里,进行了一场教育改革,而这些实验性的成果,将通过互联网分享给无数的乡村孩子。
他们也都明白了,公益是一种专业。自2016年人工智能浪潮滚滚而来,这家公司的科技升级已经进行五年了。先是科学家们汇聚而来,然后前沿科技徐徐展开,其中一些成果,也开始走向公益事业。有人打造AI算法,去学习全人类一万五千年的黄瓜种植经验,在荷兰比赛中脱颖而出后,便去东北落地了。另一些人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寻找到失踪多年的儿童。还有8名博士深入养老院,打造了一套智能监测系统,一旦老人摔倒或遭遇危险,系统即刻发出警报。
刘炽平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尝试,到了最新一届99公益日,他没想到经过疫情冲击,捐款热情还如此高涨。他更有信心了,“当我们把目标定好,动员人才、能力以及科技,就一定能做出很好的效果。”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