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知有味:为啥全战三国能拿9.3分?全战系列史漫谈(上)
沿用自《罗马:全面战争》的源代码,也让《中世纪2:全面战争》获得了系列作有史以来的最优画面。首次引入的“人物图象组装系统”,让军阵中的小兵们有了不同的脸庞,拉近看时不再是千人一面的复制人(天杀的CA后来把这个系统吞回去了)。 ![]() 左为罗马全战,右为中2全战,可以看到后者的兵模脸部差异;而中2全战之中,甚至同一支披甲单位的盔甲细节也会略有不同 ![]() 《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汉化也是一段传奇。左贤王汉化组的超高质量汉化直到今天都为人津津乐道 从配乐,到画面,再到考据的历史细节。《中世纪2:全面战争》都能算得上是全战系列的一次小型爆发。而更重要的一点,《中世纪2:全面战争》也是这个系列作最后一位支持地图编辑的作品。立足于冷兵器时代最浪漫、最具情怀的11~16世纪的背景,也吸引了大量粉丝进行民间MOD创作。诸如《易北河之鹰》《魔戒》《汉之殇》《钢铁咆哮》等民间MOD,不仅推出了大量全新兵种,还在各种程度上针对原作的系统细节进行了补全。即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玩家依然活跃在《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MOD制作和游玩之中。 ![]() 天之娇子:《帝国:全面战争》 如果说之前的三部“全面战争”作品,是CA在积极吸收经验和一步步加深对“全面战争”玩法中做的尝试和积累,那么《帝国:全面战争》,就是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迎来的一次厚积薄发。 ![]() 相比较于诸多利好的便利性调整和更为人性化的操作设计,《帝国:全面战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它的热兵器战场和系列首次加入的海战。 和《中世纪2:全面战争》仅止于早期火器的尝试不同,直接将舞台搬到系列迄今为止最接近现代的18世纪后,《帝国:全面战争》的战场几乎完全转移到了热武器主场,也是整个系列一次从冷到热的转变。 ![]() 前排完成射击的士兵会立刻交叉退位去后排,由第二排士兵继续进行射击,这便是18世纪最经典的阵列射击战术 当巨剑和盔甲变为了卡宾枪、霰弹枪和火炮,《帝国:全面战争》的架构也围绕着“枪械”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最为不易的是,尽管围绕着方阵射击加入了“掩体”和“射击方阵”等概念,但藉由制作组在枪械在远距射击精度进行的调整,“全面战争”的系列玩法框架在本作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并没有变成全然的“排队枪毙”游戏,藉由复杂的地形和各类机制,拼刺刀的巷战、骑兵冲锋等战术依然能够实现。 ![]() 当然,如果说枪械和炮战带来的“热”之潮流,以及至今依然让人津津乐道的枪炮轰鸣之声是《帝国:全面战争》给玩家们留下的最深回忆,那么首次加入的即时海战系统,则是本作迄今都相当为人称道的内容——对,你没有听错,在全面战争里,你不但可以操控军阵互殴,甚至可以亲自指挥舰队的各类船只,在碧海晴空之间和敌人来上一场真正意义的舰炮战! ![]() 各方面锐意革新的系统,让战略大地图不再臃肿不堪,而是更多的朝直观、轻快的方向发展;热火器的加入并不是摆设,而是围绕着这一种战争格局,架构了一整套全新的战术系统,以及诚意满满的海战。在整个游戏业界都显得不景气的2009年,PC平台独占的《帝国:全面战争》凭借着这份匠心独具的优秀,一举斩获了IGN9.5、GAMESPOT 9.6的系列最高分,同时揽获500万份销量,可谓风光无两。 “……那么接下来呢……新舞台?还是新系统?” 从2000的《幕府将军:全面战争》到2010年作为帝国全战独立资料片的《拿破仑:全面战争》,十年时光的耕耘积累,CA昔日趁着3D浪潮播下的这颗种子,已然成为了如同《怪物猎人》一般,独占一类玩法的系列孤品。尽管战略地图中的策略部分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其对历史的考究、兵模的用心,以及独到的舞台选址,也令它成为了许多冷兵器军武爱好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 然而,每一个漫长的系列作都会遭遇它必然会遭遇的问题。尤其是在《帝国:全面战争》之中,被热枪猛炮骤然烘托得硝烟气息十足的战场,开始让CA深感热兵器对于全战框架的冲击力度。年代必然不可能继续再往后探,否则到马克沁机枪出现的年代,系列标注的“军阵”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 几乎彻底消灭了人海战术的马克沁机枪,成为了主打历史战场模拟的“全面战争”系列无法逾越的壁垒 这时的CA,终于撞到了那一扇迟早会撞上的壁垒: “我接下来还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 在《三国:全面战争》到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CA都饱受这个问题所苦。在《帝国:全面战争》拉起的这一桅满帆后,等待着这个系列的,是一段不算短的低谷期。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 ![]()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