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题材除了游戏还有这些好电影 姜文《鬼子来了》戏谑讽刺李安《色戒》直击人性
除了“二战”题材的游戏还有不少这类型的电影,抛开《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这些早期的二战经典,近几年的《血战钢锯领》、《敦刻尔克》、《至暗时刻》,以及未来即将上映的《欢迎来到马文镇》等影片讲的都是二战故事,无论是战争前线,还是后方的隐秘战线,二战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原本计划在今天与中国观众见面的《大轰炸》也讲述了二战中国飞行员与日本航空兵殊死激战保卫重庆的故事。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从姜文《鬼子来了》的戏谑讽刺,到李安《色戒》的直击人性,也留下了许多值得一看的二战故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一波那些值得一看的国产二战电影。一起来看看吧! 《明月几时有》(2017) 该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1941年末香港沦陷,东江纵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营救被日军搜捕、躲避在香港、九龙的文化人士的故事。这场战役被视作香港抗战史上的一次“胜利大营救”。此前的香港电影和二战电影鲜有对这段历史的记录。 该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的虽然是发生在敌人后方的残酷斗争故事,但却有一个颇为诗意的名字。与许多抗战电影的宏大格局和浓厚情怀不同的是,《明月几时有》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特殊群体所经历的一段特殊的人生故事。当小人物的离别愁绪与家国山河的失守之痛交织在一起,属于香港人的一副抗战图景被缓缓拉开。 《黄石的孩子》(2008) 《黄石的孩子》是一部由中澳德合拍的抗战题材影片。讲述二战爆发前夕,乔纳森·莱斯·梅耶斯饰演的英国战地记者与拉妲·米契尔饰演的澳大利亚女医生,在新四军的游击队长杰克.陈(周润发 饰)和王夫人(杨紫琼 饰)的帮助下,带领60个孤儿躲避战火故事。 这样一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故事,有着典型的好莱坞主流电影的气质,“抗战”更多的只作为背景出现,影片所传达的生命至上、自我救赎的主题,都不同于一般的被冠以“主旋律”之名的国产战争片。故事中用大量笔墨来表现的外来者与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与成长,以及带有浪漫悲情色彩的战火中的爱情,都让这部作品更聚焦于个人,对于大时代的反映十分有限。 《色·戒》(2007) 李安的《色·戒》同样讲述了发生在香港的抗日故事。一场发生在缺乏斗争经验却热血有余的香港大学生与相貌俊朗生性机警的汉奸头目之间的暗战,最终演变成一场人性博弈。在片中,“抗日”除了作为口号被喊出来,还真切的影响到了故事里每个人的命运,沦陷的“大悲剧”在每个小人物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被表现出来,易先生明知时日无多的自暴自弃,大学生们对待暗杀的不同态度,都可谓对战争最人性化的展现。 事实上,相比张爱玲原作的小情小爱,李安的改编显然拥有了一个更大的格局。该片曾捧获威尼斯金狮奖,并一举斩获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汤唯凭借该片获得最佳新人演员奖。 《东京审判》(2006) 本片讲述了以梅汝璈为代表的一行中国法官在大国利益主导的强势挤压下,奋力突围,终于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7个战犯元凶送上绞刑架的一场历史审判。由国民党主导的“东京审判”虽然是中国抗战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因为在内地的历史教育中一度被弱化,虽然它取得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但这段历史还是鲜少被提及,而这部影片正填补了这个空白。 该片是高群书的导演处女作,据说影片是导演自己贴钱拍完的,虽然勇气可嘉,但片中过于脸谱化的人物,以及对“真实”选择性的展现,都让人很难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最终也因为视角的局限性和片面的表达而难成佳作。 《鬼子来了》(2000) 毫无疑问,《鬼子来了》是姜文恣意挥洒才情的作品。他对那段让所有国人都不那么舒服的记忆进行了一次疯狂的颠覆,手法是荒诞的,但却撕裂了所谓正义、所谓善良的表象,将最真实的人性弱点血淋淋的展示给你看。 影片讲述日本投降前夕,某偏僻乡村的村民和两个被遗弃在村庄的日军俘虏之间发生的故事。相比好莱坞大片惯用的以个人遭遇反映时代悲剧的套路,姜文选择反其道而行,将锐利的矛头对准了受害者本身,探寻悲剧发生的内因。无奈这部看似超现实,实则超写实的国产抗战经典最终也只能沦为一部能在日本公映的内地禁片。只能说这结局的荒诞感相比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斗牛》(2009) 《斗牛》讲述了黄渤饰演的男主人公牛二收养了一头八路军的奶牛,为了保护奶牛,他想尽办法与日军、土匪和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物展开了周旋,等待八路军归来的故事。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管虎的作品一向都兼具人文关怀和可看性,《斗牛》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当然还要多亏金马影帝黄渤的表演为影片赋予了灵魂。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