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http://www.173173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聊聊八卦 > 游戏八卦 > 正文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发布时间:2018-09-17 21:34:26 所属栏目:游戏八卦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在《延禧攻略》之类的宫斗剧在中国大陆引起热潮的时候,宝岛台湾悄然上架的一部教育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却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是由“公共电视台”获权拍摄的教育主题电视剧,其中对于亲子关系的探讨和不同价

  在《延禧攻略》之类的宫斗剧在中国大陆引起热潮的时候,宝岛台湾悄然上架的一部教育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却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是由“公共电视台”获权拍摄的教育主题电视剧,其中对于亲子关系的探讨和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描述的非常深刻,再加上对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等敏感题材的抨击更是让它拥有“台版《黑镜》”的称号。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虽然单从片名来看,大家很容易就联想到“戴绿帽”上去,但其中没有牵扯到任何的血缘因素,它所讲述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微妙的关系。

  不过这一次我们所要讨论的重点不是电视剧有多么的好看,而是结合它们的背景,去深挖公共电视台一并推出的同名改编游戏《kidz》所想表达的东西。作为一款公益性的免费游戏,它却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制作和寓意。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不被需要的人

  “幼猫受伤了,母猫舔了舔幼猫的伤口,希望她能好起来”

  “母狮子叼着一些小猎物回来,教导小狮子如何狩猎,希望他将来能够独当一面”

  “人类的孩子死了,因为他成绩不好,母亲不爱他,父亲不认他,老师放弃他”

  从游戏的一开始,主角就面临学生时代最常见的问题——成绩考砸了,原本普普通通的事情,却在闪烁不明的灯光和整体阴暗的环境下被烘托出压抑的气氛:“妈妈绝对不会原谅我的…”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为什么一件小事会变的如此沉重?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推开门,在客厅找到了坐在沙发上掩面哭泣的妈妈。地上的物品碎片透露出那个名为“爸爸”的男子有来过,他肯定又和妈妈发生了争吵,把我的成绩不好的原因全部赖在她的教育问题上。

  我有些难过,想要安慰母亲,但劈头盖脸的,她抱怨道:“你啊…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也不想想我有多么辛苦,为什么你不能体谅妈妈的心呢?让你考满级分(类似于大陆的一本线)就那么过分吗?”她顿了顿,说出了不可挽回的话语,“要是没有生下你就好了…”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要是没有生下你就好了…”这样的话语盘旋在我的脑海里,透露这一股绝望的气息。回过神来,我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在哪趟列车上睡着了,我勉强提起精神,抱着头开始认真地思索以后的出路,并决定展开行动……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类似这样的选择在游戏中可不少,而或许是文化背景相像的原因,《Kidz》给予我们大陆玩家的冲击颇为强烈,在不经意间玩家们就会成为其中一名绝望的孩子…

  在游戏中,玩家们做出的选择往往也体现出了自己的性格,积极还是消极?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主角最后的遭遇,或者和妈妈达成和解,或者迎来自身的毁灭。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作品自身并不复杂,但如果观看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原作的话,就会发现游戏中各个角色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而不是单纯的NPC。比如游戏中看起来凶恶的母猫和四处可见的红色杜鹃花,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游戏的第一章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和《猫的孩子》,开发者巧妙的把两者的共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可以由玩家自行选择结局的剧本。再加上《Kidz》融合了时下比较流行的游戏模式,比如横版动作,线索解谜和跑酷等元素,让玩家们在享受剧情的同时还能够开脑洞,这都极大的提升了游戏的可玩性。

  但我相信比起闯关,玩家们更加愿意去深究游戏背后的内容和自己进行选择的意义,这同样也是官方所想表现给大家的。

直到你想活为止

  “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停听话?妈妈这都是为你好!”

  “我辛辛苦苦花这么多钱在你身上,你怎么不争气一点呢!”

  小伟的妈妈很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孩子身上花费了那么多钱和时间,却没有起到成效,她坐在公交站台旁,一个人抽着闷烟。平常没怎么注意的视频广告牌在此时却是如此的刺耳,她不耐烦的瞅了一眼那个广告牌,发现他们在那里介绍“如何让孩子听话并走向人生巅峰”的方法。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如果有这种方法,我倒是想试试…”小伟妈眼睛有些出神。这时一名长得和广告男主一模一样的西装革履的人出现在她面前,交给她一个遥控器。

  在之后的几天里,小伟妈发现了这个遥控器的妙用,它的“返回键”能够让她和小伟不断的回到特定的日子,并且保有记忆,于是她有了一个十分疯狂的想法:用这个遥控器让自己的孩子“听话”。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只要小伟稍微有一点不顺自己的心意,那么妈妈就会不停的重来那一天,直到小伟悔过,在不停的循环中,小伟屈服了。妈妈在尝到甜头之后愈发的兴奋,感觉自己掌控了孩子的人生,殊不知小伟在因为遥控器失去了友情乃至爱情后,内心早已崩溃,多次想要自杀,妈妈虽然心痛,但只要遥控器在手,小伟的一切都是徒劳,“直到你想活为止。”

  之后小伟在妈妈的“教育”下长大成人,在一次安排的相亲中,那名为自己爱情抗争的女孩触动了小伟。他偷偷的打开保险箱,拿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遥控器”,在马路上一边怒吼着,一边走向母亲,而他并没有注意货车的到来…

  最后在一片光芒中,小伟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友情与爱情都还在的那些日子,他又哭又笑,不能自已…

《kidz》的背后:孩子们需要父母真正纯粹的“爱”

  其实“人生遥控器”这一说法并不新鲜,在国外的一部同名电影很早就已经出现,但这一次不是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而是对于日益显著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质问: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往往不是爱,而是掌控,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想法去生活,却忘了孩子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和想法。在亚洲国家这个问题格外的显著,所以我想很多人回想起自己的遭遇,或许会有所感触。如果你的父母有着本属于你的“人生遥控器”,你又会做什么选择呢?

我需要杀死一只猫

(编辑:二游网_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